袁州区创新运用财政管理机制,实施“加减”策略,以资源整合与精准投入激活教育资源配置,有效提升资金效益并保障教育质量。
一是做优资源配置“减法”,释放编制资金双效能。聚焦教育资源结构性矛盾,实施“撤并整合+动态调剂”组合拳:2022-2024 年累计撤并农村薄弱教学点145个,将401个编制资源向城区及乡镇中心校集中,通过“双向流动+转岗疏导”机制优化师资配置:定向培养421名乡村教师筑牢基层根基,公开选调822名农村教师充实城区师资,同步打通超编教师向行政事业单位转岗通道。此项改革使全区教师编制规模缩减400人,年节约财政资金超5000万元,实现“编制瘦身、效能强身”。
二做实资金投入“加法”,筑牢教育发展硬支撑。将结余资金100%反哺教育领域,构建“基础改善+质量提升”投入体系,重点用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、提高生均经费保障水平等。近三年投入2722万元实施慈化镇柳亭小学、冷水小学、文丰小学及西村镇淇田小学改扩建工程;近两年专项投入190.97万元推进“可躺式桌椅进校园”民生工程;2022年-2024年,小学、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从650元提高至720元、850元提高至940元,教育保障水平显著提升。
三是做活资产利用“乘法”,赋能乡村振兴新场景。袁州区创新建立“闲置校舍功能转化”机制,通过“公开招租+公益改造”双轨模式盘活国有资产:对撤并村小闲置校舍,一部分通过市场化招租实现资产保值,另一部分改造为敬老院、村委会办公用房等公共服务设施。该举措既提升国有资产运营效益,又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,形成“教育投入反哺民生”的良性循环。
袁州区通过“编制动态调、资金精准投、资产灵活用”的改革实践,既破解了资源分散与投入短缺的双重瓶颈,更构建起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“袁州样板”,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。
宜春市袁州区财政局